8 月 15 日,国家防总办公室组织专题视频会商调度,分析研判北方地区降雨及来水中长期趋势和近期形势,针对性部署了北方地区极端暴雨防范应对具体措施应急管理部。
会商指出,近些年来中国极端异常天气事件频发,北方地区汛期暴雨发生次数和综合强度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,特别是今年 “七下” 以来特大暴雨多点散发,强对流、夜雨特征明显,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应急管理部。据预测,8 月下半月至 9 月,华北、东北大部、西北部分地区多雨态势仍将维持,防汛救灾形势严峻复杂应急管理部。
为此,北方地区需主动适应雨区北抬新形势新变化,具体措施包括应急管理部:
- 强化风险研判调度:滚动联合会商研判,遇高等级预警或重大险情灾情时要强化对重点地区、单位的指挥调度,高效协同配合,落实落细任务指令和措施清单。
-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:提高短临预报的精准度、可靠度,遇暴雨天气加密监测频次,完善 “上游吹哨、下游快撤” 的防汛协同机制。
- 强化人员转移避险:切实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 “叫应” 和跟踪反馈机制,针对重点部位及重点人群 “一点一策”,严格执行转移避险 “四个一律” 要求,提前扩面转移。
- 强化问题隐患整改:细化养老机构、施工营地、旅游景区等防汛措施,组织力量对行洪河道、山区沟道、地质灾害隐患点、城乡易涝区等重点部位进行再排查、再整治。
- 强化抢险救援救灾:做好应急处突力量和救灾物资装备的预置布防,坚持人防与技防结合,加强巡查防守和应急处置。
- 强化应急通信保障:在高风险镇村等重点区域预置应急通信保底装备,力争覆盖多灾易灾边远乡村,完善极端场景应急通信协同保障机制,确保指挥救援生命线畅通。
这些部署主要是针对副高异常引发的极端暴雨挑战。气候变化背景下,副高表现出强度异常偏强、位置持续偏北的显著特征。其边缘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华北、东北等传统少雨区域频繁交汇,形成准静止锋系统,导致强降水具有 “雨带位置异常偏北、单点降水强度极值化、过程持续时间延长” 等新特征。同时,在副高偏北背景下,华北山前地带受地形抬升影响,易形成短时强度大、预报难度高的 “暖区暴雨”。这些极端降水的突发性和局地性特征给预报预警、应急响应等带来了极大困难,北方地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普遍偏低,也使得灾害影响加剧,因此需要官方针对性地部署防范应对措施。
(责编: admin)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